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刘睿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方面,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强度和水平持续增强。
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强
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信贷资源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动银行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实现能贷、会贷、敢贷、愿贷。2024年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今年5月又增加3000亿元额度,进一步激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2025年以来,科技贷款服务延续量增、价降、面扩态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央行持续推动金融对科技创新领域支持,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实现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二是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科技型企业通常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在传统融资过程中面临困难,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能够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增强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放贷意愿,从而缓解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约束。
三是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政策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探索适合科创领域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发展。
具体来看,《报告》介绍了三方面情况:
一是科技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较同期全部贷款增速高5.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今年以来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
二是科技贷款利率保持下行态势。6月新发放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90%,比同期全部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低0.36个百分点,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21个和0.44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为显著,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31个和0.67个百分点。
三是科技型企业获贷率保持高位。截至6月末,银行提供科技贷款服务的企业已达108.5万家,科技型企业平均获贷率为51.9%,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高1.3个和2.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贷率均超80%。
科技贷款余额和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明明认为,再贷款政策直接增加了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科技型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来开展研发活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由于再贷款资金是低成本资金,银行在获得再贷款后,会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此举有利于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它们能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政策的支持向科技型企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增强科技型企业的信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企业,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明明说。
科技创新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完善
《报告》指出,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之一,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市场各方积极踊跃参与。截至6月末,全市场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约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明明表示:“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外,发行债券为其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融资途径。”
《报告》显示,从发债主体上看,科技型企业结构更加多元,行业分布广泛。截至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94家科技型企业发行1663.7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最长发债期限20年。其中,2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443.5亿元,覆盖21个省份,涉及集成电路、智算中心、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新兴领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持续发力,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债提供了增信支持。
明明指出,债券融资具有资金规模大、融资期限长等特点,能够满足科技型企业大规模研发和长期项目投资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发行债券使科技型企业能够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为市场提供了多样选择。
《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为股权投资机构特别是民营机构发债融资提供了有效增信支持,并通过多样化期限设置,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年期、10年期债券,更好匹配股权投资的资金使用特点及融资需求,大大降低其发债融资成本,截至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有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153.5亿元,票面利率处于1.85%-2.69%的较低水平。
《报告》显示,金融机构快速响应,积极开展债券发行、承销、做市、投资工作。截至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23家金融机构发行2206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投资科技型企业股权、债券、基金等。同时,金融机构踊跃参与科技创新债券投资,积极提供高质量承销做市服务,持续助力科技创新债券扩容增面。
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完善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称,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支持科技金融大文章工作方案,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有力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