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对付无人机没有灵丹妙药-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25 16:01:20
来源:参考消息

美媒:对付无人机没有灵丹妙药

字体: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8月20日刊发题为《对付无人机没有灵丹妙药》的文章,作者是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乌尔丽克·弗兰克。全文摘编如下:

  在乌克兰战争中,无人机逐渐成为战争的一个突出特征,如今它们在战场上无处不在。俄乌双方现在每年生产数百万架无人机。据估计,目前70%的伤亡是由无人机造成的。创新应用也使无人机成为进攻和防御战术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找到对抗无人系统的方法是拯救生命和取得战场胜利的最佳途径。然而,尽管反无人机技术和系统不断创新,无人机仍在大量飞行。乌克兰战争表明,应对无人机带来的挑战非常困难。

  每当一个新的反无人机解决方案投入使用,人们都寄予厚望,希望新系统最终能解决问题。然而,它总是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这通常并非因为某个反无人机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而是因为这些系统的性能期望值与实际能力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为了理解这一挑战,需要记住的是,“无人机”一词如今涵盖各种设备,从市场上销售的四轴飞行器,到翼展超过波音737的军用侦察机,不一而足。据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使用近100种不同的无人机系统。可以说,任何反无人机系统无论多么先进,都无法对抗种类如此繁多的无人机。

  除了无人机系统的种类多以外,实际部署的无人机数量之庞大也构成挑战。对抗无人机的方法不少,包括电子对抗和动能对抗,例如微波、激光和网络,但其中许多方法都是针对某一架无人机进行的单独对抗。在一个数以万计的无人机飞行在整个战场上空的情境中,这样的系统会不堪重负。

  最后,无人机的创新周期非常快。因此,一种反无人机系统通常只能提供暂时的优势,之后无人机创新的又一次飞跃迫使其做出调整。这一点与战场上所有的技术进步类似。

  由于这些挑战,没有任何单一系统能够对抗所有的无人机。相反,结合多种反无人机技术的分层防御系统最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对抗系统可以干扰或欺骗无线电频率,而动能系统可以击落那些突破电子对抗措施的无人机。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反无人机网则可以拦截突破动能防御系统的剩余无人机。

  然而,即便是分层系统也不太可能防御所有无人机,尤其是在小型无人机系统被日益视为一次性用品的情况下。一次性使用的所谓自杀式无人机被比作子弹。正如并非所有子弹都能被拦截一样,并非所有无人机都能被制伏。

  部署有效反无人机系统的最关键因素是具备快速适应的能力,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也体现在工业生产方面。

  如果各国想要认真对待无人机威胁,就需要改革采购流程,并实现国防工业现代化。从最初规划到交付系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开发和采购流程,这无法适应如今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

  国防工业必须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并根据需要修改系统和流程。应该鼓励建立组件可互换的模块化系统。这同样也适用于无人机生产。

  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之间的猫鼠博弈将持续下去。各国不应寻求用一种灵丹妙药来对付所有无人机,而应研究战场分层防御,同时彻底改革采购系统和工业基础,使其军队处于尽可能最佳的位置,来对抗尽可能多的无人机。以上是我们从乌克兰东部的空战中可以学到的关于无人机战争的最重要一课。

【纠错】 【责任编辑: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