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保定10月22日电(记者 刘映)10月17日-19日,在河北保定易县举行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学术大会期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决策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同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以“AI驱动中成药全生命周期DMC(数据监查委员会)决策”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疗效评价中的前沿应用,深入探讨中成药从研发到评价全流程的科学决策与创新路径。会上还成立了“中药安慰剂专业DMC研究团队”与“大健康专业DMC研究团队”两大关键团队,助力中医药科研走向更高水平的循证实践。
本次会议由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决策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承办。开幕式由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决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党海霞主持。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龙会致辞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龙会在致辞中指出,适逢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重要节点,本届年会聚焦"AI驱动中成药全生命周期DMC决策"主题,旨在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深度融合。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决策部署,构建国际认可的中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体系。会议将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作用,为中医药振兴发展贡献学术支撑与方案范例。
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决策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申春悌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国家启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的历史性机遇,专委会将凭借其“研究-评价-决策”三位一体的实战型团队优势,为行业提供关键的智库支持。
大会还正式成立了两个关键的研究团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席研究员高蕊担任负责人的“中药安慰剂专业DMC研究团队”,以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连凤梅担任负责人的“大健康专业DMC研究团队”。两个团队的成立,旨在系统构建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监查与决策方法学体系,推动中药安慰剂评价与大健康产品临床研究的标准化、科学化进程。未来,团队将聚焦行业关键瓶颈问题,开展跨学科、多中心的协作研究,为提升中医药临床证据质量、强化研究全过程监管提供方法论支撑与实施路径,助力中医药科研走向更高水平的循证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忠作报告
在报告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忠,系统介绍了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委员会(CMDMC)的职责规范与发展历程,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其在试验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未来需着力应对人才培养、AI融合与企业共识等挑战。王忠说,“在现有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的基础上,AI有望在临床试验全程管理、数据梳理、风险控制乃至疗效评估与预测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解决人手有限与大样本研究之间的矛盾提供技术利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思延阐述了AI与大数据技术如何赋能临床研究全流程,通过实例印证了其在提升效率与挖掘机制方面的潜力,同时指出未来发展需解决可解释性与数据隐私等关键问题,最终推动循证医学向智慧化阶段迈进。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勇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张力、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邹冲、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纯洁等多位专家,还分别从“临床研究的开展及DMC数据监查与决策”、“新药研发全生命周期的DMC考虑及国际发展趋势”、“监管科学决策视角下DMC发展”、“中药安慰剂制备及评价”等角度作了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在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潜力显著,有助于提升临床试验的效率与质量。例如,AI能够协助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与标准化,通过智能识别与预测填补数据缺失,并依托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优化试验方案设计与安全性监测流程。然而,专家们也强调,AI目前仍应定位于辅助工具,无法替代研究者的临床洞察与创新设计能力。在推动AI落地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促进人机协同,并在监管认可、数据质量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持续探索与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