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带娃出游,孩子的乘车安全是家长关注的重中之重。让我们一起厘清儿童安全座椅常见的使用误区,用科学方法确保儿童出行安全。
图源:“山西运城交警”微信公众号
误区一:大人抱着孩子坐车很安全?
真相:很危险。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或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刹车时,儿童会因惯性受到极强的前冲力道,仅靠成人双臂固定,根本无法抵消撞击瞬间产生的巨大惯性力。孩子很可能从大人怀中飞出,受到严重伤害。为了保障出行安全,必须让孩子乘坐儿童安全座椅,并且严格按照正确方式调整安装。
误区二:“儿童安全坐垫”可替代儿童安全座椅?
真相:不可以。相较于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坐垫”外形小巧、价格低廉,不少商家宣称其具备保护功能。但实际上,这类坐垫的安全系带、卡扣等部件结构强度远远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在动态试验中根本承受不住巨大惯性力,极易出现部件破损、与座椅分离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警告:“儿童安全坐垫”不是儿童安全座椅,无法提供有效保护。家长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一定要理性辨别,重点查看商品的质量标准、检测证书等关键信息,切勿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
误区三:儿童安全座椅可随意安装?
真相:安装方向有严格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年龄在1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必须使用后向安装的儿童安全座椅。婴幼儿颈椎发育尚不完善,后向安装的儿童安全座椅能在碰撞时有效吸收冲击力,最大程度保护儿童的颈部和脊柱。反之,若将儿童安全座椅前向安装,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导致孩子头部和颈椎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四: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车辆前排更方便?
真相:存在安全隐患。从车辆结构来看,后排中间位置是整车距离碰撞点最远的区域,能最大程度降低碰撞带来的伤害,因此应优先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此处;若后排两侧配备有ISOFIX接口,也可作为安装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带有弹出式安全气囊的车辆前排。因为在事故中,安全气囊爆开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很可能导致婴幼儿窒息,或造成颈椎瞬间过伸,导致严重伤害。
误区五: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可以调松一点?
真相:安全带松紧度关乎安全,不能随意调松。若安全带调得过松,车辆发生碰撞时,多余的空隙会让孩子像“弹弓”一样向前冲出,安全座椅将失去保护作用。家长在调整安全带时,应以“胸骨与安全带之间仅能插入一指”为标准(间隙不超过2.5cm);如果用手指能轻松捏起肩带并折成“V”形,就说明安全带过松,需要重新调整。正确扣好并调紧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是保障儿童乘车安全的关键步骤,家长务必严格按照正确方法操作。
·如何科学挑选儿童安全座椅?
2024年新版《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标(GB27887-2024)已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儿童安全座椅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且标注CCC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在购买儿童安全座椅时,应注意观察座椅的结构,选择比较厚重结实的产品,特别是幼童的座椅一定要是刚性立体结构,有合适形状的头枕以保护头部。在安装方式选择上,尽量选择硬连接方式的安全座椅,发生紧急情况时座椅不容易移动,安全性更高。选购时应仔细查看产品的名称、合格证、说明书等,注意产品的适用年龄、认证情况等信息,根据儿童的实际体重或身高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儿童安全座椅并非“可有可无”的配件,而是守护孩子生命的“安全屏障”。家长们应摒弃错误认知,严格按照科学方法选择、安装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出行安全防线,让每一次亲子出行都安心、顺畅!(芮静 温睿婧)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妇女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