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中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依旧持续高温闷热天气,这让“清凉经济”热度不减。不过,“运动饮料高效补水”“果切、生腌健康美味”等说法看似贴合解暑需求,实则暗藏陷阱,可能导致消费者因错误认知影响健康。让我们一起厘清真相,在“清凉经济”中守住健康底线。
误区一:运动饮料高效补水,可随时畅饮?
真相:运动饮料并非“万能补水剂”,过量饮用或许会带来健康风险。运动饮料含有一定量的钠、钾、维生素及糖分,适合在高强度且持续1小时以上的运动后补充。像散步、瑜伽这类低强度运动,补充白开水或淡盐水即可。另外,部分运动饮料还含有咖啡因,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需谨慎饮用。
误区二:果切、生腌清爽美味,可大量食用?
真相:在炎热天气里,部分果切、生腌等食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引发食物中毒或寄生虫感染。外出就餐时,建议避免大量食用这类食物,才能更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误区三:防晒衣的UPF值越高越好?
真相:根据现有标准,防晒衣合规的标注方法只有UPF40+和UPF50+两种,部分商家将防晒衣标注过高的UPF值则涉嫌炒作概念、过度营销。研究显示,当防晒衣的UPF值超过40时,紫外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已极为有限。随着UPF值的进一步提升,其生产成本相应增加,产品售价也随之上升。因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选择防护指数UPF40+的防晒衣足矣,不必为盲目追求UPF值而买单。
误区四:可长时间使用“挂脖冰圈”?
真相:“挂脖冰圈”形状像一根弯折成环的水管,可以套在脖子上;填充物在28℃以上即熔化并吸热,从而达到给人体降温的效果。“挂脖冰圈”不仅可以“解放双手”,还可以让人们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室外倍感凉爽,成为今年热门的降温神器。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使用挂脖冰圈可能导致颈部血液循环减慢,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不建议患有颈椎病、肩背部肌肉筋膜炎的人群使用挂脖冰圈。
误区五:防晒喷雾可对脸直喷?
真相:防晒喷雾瓶身均写有“勿直接喷脸”标识,其中气雾型喷雾中含有推进剂,“雾”更小,也更容易产生吸入风险。儿童或敏感人群在吸入气雾时,更容易咳嗽甚至诱发哮喘。建议在使用防晒喷雾时,先喷在手心,再涂抹到面部等部位,以避免吸入风险。(芮静 温睿婧)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