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三剑客”发力AI强国
2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后右)与到访的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后左)在巴黎出席《法国和阿联酋人工智能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仪式
文/刘星 马晓霖
编辑/吴美娜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再次将首次出访地锁定在中东地区。5月中旬的这次特朗普中东之旅中,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签下了总额高达3.2万亿美元的军事、科技和商业大单。
这笔巨额交易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在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政策上的重大转向。废除拜登时期的限制,为美国技术向中东输出打开大门,正符合特朗普推动的“AI主导愿景”。
阿联酋在这轮合作中扮演了急先锋角色。今年3月,在美对高端AI芯片出口仍存限制时,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谢赫塔农·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华盛顿之行就已经为政策松动铺平道路。通过对美1.4万亿美元的长期投资承诺,阿联酋换来美国的技术准入,主要投向AI基础设施、半导体等领域。
此次特朗普访问期间,两国正式启动的项目包括“美阿AI升级伙伴关系”及阿布扎比5吉瓦AI园区。该园区不仅规模空前,更重要的是将由美国企业主导运营,并遵循严格的技术防扩散条款。沙特和卡塔尔紧随其后,分别以6000亿美元和2430多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加入这场地区AI布局——整个海湾地区都在用真金白银表达着对AI革命的渴望。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通过深化与海湾国家在AI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捆绑合作,既获取巨额投资,又主导该地区的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如果这些计划得以全面实施,中东地区可能成为继美国、中国之后的全球AI算力第三极,在“后石油时代”经济多元化的未来全球科技地缘政治场景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阿联酋:区域AI雄心的先行者与规则塑造者
阿联酋凭借前瞻性视野和系统性规划,已然成为中东地区AI发展的领跑者。2017年任命全球首位人工智能国务部长,2019年发布《2031年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等超前举措,均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目标是到2031年让AI产业贡献占据非石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约为910亿美元。
概括而言,三大支柱支撑着阿联酋的AI雄心:政策引领、人才培养与资金投入。在人才培养方面,阿联酋建立了全球首所专注于AI的研究型大学——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BZUAI),并通过“AI大使”计划将人工智能引入K-12(幼儿园至12年级)课程体系。截至2025年初,MBZUAI已跻身全球AI研究机构前20强,拥有超过200名研究人员和博士生。
资金方面更是大手笔——MGX人工智能投资基金预估规模达1000亿美元,还参与了特朗普支持的“星际之门”巨资项目。
这些投资,与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此前为争取美国放宽高端AI芯片出口限制,以及阿联酋承诺的对美国进行为期十年、总额1.4万亿美元的长期投资框架形成呼应。美阿此前还共同为在阿布扎比建设美国境外最大的、规划总容量达5吉瓦的AI园区揭幕。
根据协议,该园区将由英伟达、AMD等美国芯片巨头供应先进AI芯片,阿联酋还有望从2025年起每年获得50万枚英伟达最先进的AI芯片,其中大部分将分配给在阿联酋运营的美国企业。美政府与阿联酋达成的总额超2000亿美元的整体合作协议中,AI领域的合作是核心支柱之一。
技术创新上,阿联酋也在证明其不仅是“买买买”,也在努力“造造造”。G42联合MBZUAI共同开发了双语大型语言模型Jais,该模型专为阿拉伯语设计,填补了全球AI领域对阿拉伯语言和文化理解的空白。阿联酋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研究院(TII)也推出开源大模型Falcon系列,其中Falcon 180B已跻身全球顶级开源大模型行列。
阿联酋的整体策略展现出“早期布局、高举高打、深度绑定、规则引领”的特点,通过积极的外交和巨额投资,换取关键技术与合作的“入场券”,其目标不仅是成为区域AI枢纽,更试图在全球AI产业链和治理中占据重要一席。
2024年9月1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三届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一名参会者与“对话机器人”交流
沙特:石油王国的数字化野心与全方位追赶
作为地区大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领头羊,沙特自然不愿坐视阿联酋独占鳌头。沙特在宏伟的“2030愿景”框架下将AI置于国家战略转型的核心地位。2020年,沙特成立数据与AI管理局(SDAIA),并发布《国家数据与人AI战略》,目标是使本国跻身全球AI强国前15名。沙特官方预测,到2030年,AI将为本国GDP贡献约12.4%(约1352亿美元)的份额,年增长率达29%。
在投资规模上,沙特也毫不示弱。2024年2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推出“Alat”技术投资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AI、半导体、机器人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投资1000亿美元,创造3.9万个就业岗位,为非石油领域GDP增收93亿美元。沙特推出的“超越计划”是一个千亿美元项目,用来打造大型数据中心、进行创业企业融资和人才培养。
此前,英伟达公司确认将向沙特运送1.8万块先进AI芯片,用来支持建设超大数据中心。这些具体合作项目与沙特内部的庞大投资计划,共同构成AI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保障。
在国际合作层面,沙特的策略更加务实:既拥抱美国技术,也不放弃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向中国AI企业智谱AI投资4亿美元。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反映了沙特在事关技术来源等问题上的审慎考量和战略灵活性。
基础设施与人才培养齐头并进。沙欣Ⅲ超级计算机性能系中东最强并已大量采购英伟达GPU用于AI研究;国家半导体中心计划吸引50家芯片设计公司落户。SDAIA学院已培训了数千名沙特本土人才以便掌握数据科学和AI基础知识。“提升计划”则致力于在五年内培训2.5万名沙特女性从事数据科学和AI相关工作。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等高等学府也相继推出AI硕士项目。
沙特的整体策略体现为“国家主导、资本开路、多轨并行、加速追赶”,凭借其雄厚财力,试图通过大规模、全方位投入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复杂的国际科技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性。
卡塔尔:特色化AI路径与区域治理高地
与阿联酋和沙特相比,卡塔尔在AI发展上注重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积极倡导AI伦理规范。2019年卡塔尔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随后将其整合到更宽泛的《卡塔尔国家数字议程2030》。2024年,卡塔尔公布了25亿美元的AI投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十大数字经济体之一,预计创造2万多个AI就业岗位,为GDP增加100多亿美元。
卡塔尔的AI战略具有鲜明特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卡塔尔通过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能力——微软和谷歌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开设了当地云区域,确保数据主权并支持AI服务。卡塔尔还与美国达成合作协议,明确深度融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卡塔尔通过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卡塔尔分校和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HBKU)的合作,提供AI和机器人学位课程。政府还为卡塔尔学生提供奖学金到国外攻读AI专业。
卡塔尔在监管框架方面也走在海湾地区前列,是首个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AI指导方针的海湾国家,其最初应用于受卡塔尔中央银行监管的金融机构,随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2024年,卡塔尔在全球AI峰会上牵头发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AI伦理倡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致力于协调整个海湾地区的伦理指导方针。
技术上也有独特贡献。2024年12月,卡塔尔在多哈举办的世界AI峰会(World Summit AI Qatar 2024,中东和北非地区首个AI峰会)上正式发布阿拉伯语大型语言模型“法纳尔”(Fanar,阿拉伯语意思是“灯塔”)。该模型由卡塔尔计算研究所(QCRI)开发,得到卡塔尔通信和信息技术部的赞助,目标是缩小阿拉伯语模型与全球英语模型之间的差距。“法纳尔”特别注重数据的本土化,收集了大量关于卡塔尔传统、方言和伊斯兰文化的数据,能够生成文化适应性强的内容。
卡塔尔还充分利用2022年世界杯的技术遗产,将AI应用于体育、教育和网络安全领域。卡塔尔科学技术园区定位为创新枢纽,“AI议会”计划为年轻专业人士提供AI伦理和创业指导。新推出的“AI国家计划”将在所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大学项目中整合AI课程,并资助AI领域的博士研究。
卡塔尔的AI战略植根于其国情特点,展现出“精准定位、特色发展、伦理先行、区域协同”的鲜明特征。相比两个邻国的豪掷千金,卡塔尔更侧重在AI应用、治理规范和阿拉伯语言文化AI等细分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对AI伦理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倡导,或将使卡塔尔在未来的全球AI治理和区域合作中扮演独特且重要的角色。
2024年9月1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三届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参会者体验AI人机对话
海湾三国AI竞合与未来
海湾三国的AI战略略有差异,且竞争与合作机制并存。
在AI发展路径上,海湾三国呈现出差异化特点。阿联酋要做测试场,开放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从自动驾驶到太空技术;沙特关注产业应用和重大项目,强调阿拉伯语AI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卡塔尔则聚焦于细分领域,如体育科技、教育和能源智能管理。
海湾国家的语言模型建设也体现出各自特点:阿联酋的Jais和Falcon模型强调开源和全球竞争力;沙特与谷歌合作开发的ALLaM模型注重本土化应用;卡塔尔的Fanar则特别关注文化适应性和伦理框架。
竞争最激烈的是阿联酋和沙特,两国都想成为地区AI枢纽,在吸引投资、争夺科技巨头落户等方面暗中较劲:阿联酋宣布成立MGX基金,沙特就推出规模相当的Alat投资公司;沙特NEOM和谷歌建立大型研发中心,阿联酋立即与微软、Meta扩大业务。
但是,海外国家合作的呼声越来越大。2024年在利雅得举行的第三届全球AI峰会(Global AI Summit)上,海湾多国提出“海湾AI联盟”概念,希望在数据共享和标准制定等AI问题上形成集体谈判力量。海合会国家正在推动AI监管协调,阿联酋和沙特签署了AI研发合作协议,允许共享超算资源。
从长期看,海湾地区AI政策的战略前景取决于多重因素。
首先是技术生态系统能否形成自我循环——从教育、研发到商业化和再投资的完整闭环。其次是跨国合作模式能否突破地缘政治限制,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合作框架。
展望未来,海湾国家AI发展将朝三个方向深化:推动本土语言模型发展、扩大AI在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应用、将AI优势转化为地区和全球影响力。这一转型路径体现出中等强国在变革时代重新定位的战略努力。海湾地区的AI发展道路,不仅会影响区域格局,也将成为全球技术治理与权力重组的一个缩影。
不过,这种发展模式也存在隐忧。海湾国家的AI产业严重依赖美国的技术供应,特别是在芯片等核心领域。如果美国政策再次转向,或者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这种依赖可能成为致命弱点。此外,关键技术和标准都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可能制约海湾国家的自主创新空间。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如何保持战略自主,是海湾国家必须思考的长远问题。
(刘星系北方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马晓霖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北方民族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