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厦门金沙书院的古雅庭院里茶香浮动,以“承辉煌・开新境”为主题的海堤1954新品发布会在此启幕。中茶厦门公司首款以成立年份1954命名的乌龙茶新品揭开面纱。
“真正的经典,既要扎根于历史,更要回应于时代。”中粮集团(福建)区域协同平台主任、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赵大川表示,将“1954”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数字融入产品,为其命名,是传承匠心的拳拳使命。
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赵大川
厦门老字号协会荣誉会长杨毅记得,计划经济年代,海堤茶的检验标准严苛如铁:“专家们踏遍闽山闽水,只有他们认证的茶园才能‘不交公粮交公茶’,这种对源头的坚守,刻进了海堤的基因。”如今,这份坚守化为30000亩出口备案基地、6000亩可控核心茶园的底气,40%以上原料可追溯的透明体系,让每一片茶叶都能找到从土壤到茶杯的轨迹。
厦门老字号协会荣誉会长杨毅
“这罐茶里有两岸茶人都懂的语言——既是‘移山填海’精神的延续,也是非遗技艺的创新表达。”厦门海关原副关长、一级巡视员、厦门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杨述明盛赞,从1976年叩开日本市场的铁观音,到如今大阪世博会上的中国茶香,海堤茶的创新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厦门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杨述明
从“国营老厂”时期的茶票记忆,到出口5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乡愁”,再到如今的“国民消费茶”,海堤茶71年未变的,是“安全、稳定、美味、健康”的承诺。赵大川说:“海堤1954以年份命名,就是要把这份跨越时代的信任,郑重交到消费者手中。”
“海堤1954”新品发布
活动现场,中茶厦门公司副总经理杨鹏代表中茶厦门公司与经销商代表就“海堤1954”市场推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互利共赢,共拓市场。
中茶厦门公司副总经理杨鹏(左一)与签约嘉宾及见证领导合影
“这缕兰花香,它藏在茶汤里,像山间云雾一样捉摸不定,是130多套样本里挑出的独一份。”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廷好说道,为了捕捉这抹“香在无心处”的韵致,中茶厦门公司的研发团队用一年半时间踏遍武夷山的山山水水。
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廷好
这份执着,源自“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技艺”的非遗传承。71年淬炼的拼配、烘焙工艺,是海堤1954的“独门秘籍”:大红袍需按黄金比例融合“岩骨”与“花香”,让岩韵、兰香、蜜甜层层绽放,形成独一份的“海堤味”。
“海堤1954”系列产品
“传统不是守旧,是把老祖宗的智慧做细做精。”如今老师傅的“看火色”经验,已转化为智能设备的精准控温,但“不抢香、不压韵”的老规矩,仍在每一道工序中坚守。这种对技艺的敬畏,让海堤1954的每一口茶汤,都带着时光沉淀的醇厚。
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军彬
“创新是让传统活在当下。”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军彬说,这种活态传承藏在细节里:立体锁鲜技术让茶叶鲜度更持久,自动化产线±0.5克的灌装精度,是对“精工”二字的现代诠释;而“可饮、可礼、可藏”的定位,让高品质的茶品既能融入日常茶席,又能成为传递文化的使者,满足现代人对品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而“海堤”商标背后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1.2万名建设者“移山填海”的壮举凝结成的“团结奉献、自强不息”,如今仍在茶罐的浮雕里、在茶师的指尖上,成为情感纽带。
暮色中的金沙书院,茶香与海风交织。海堤1954的推出,不是对过去的复刻,而是以71年匠心为基,为传统茶文化注入新的注解。正如赵大川所言:“守正,是守住老茶铺的本分;创新,是让这份本分在新时代生生不息。”这杯茶里,有老厦门的烟火气,更有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从容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