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驱动”到“价值重塑”——2025中国香妆品牌发展大会在沪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3 11:15:59
来源:新华网

从“流量驱动”到“价值重塑”——2025中国香妆品牌发展大会在沪举行

字体:

7月1日,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妆协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主办,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新华网、FBeauty未来迹协办的“中国香妆品牌发展大会”在上海东方美谷举行。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如何提供品牌价值”“如何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寻求可持续增长”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香妆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围绕品牌价值构建,探索中国香妆行业品牌化转型的战略实践。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医学博士颜江瑛发表致辞

会上,中国香妆协会理事长、医学博士颜江瑛发表致辞表示,中国香妆市场从2023年开始已连续两年进入万亿级规模发展阶段,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国别,展现出蓬勃的市场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行业也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挑战,唯有回归品牌价值的内核,构建起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中国化妆品行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之道。

新华网首席营销官徐明伟发表致辞

新华网作为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一直从媒体视角出发为美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华网首席营销官徐明伟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香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正在逐渐提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是摆在每一位香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新华网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活动和交流平台,为中国香妆产业创新发展、品牌建设、国际合作提供更加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价值创造与升维 重塑核心竞争力

欧莱雅北亚区总裁及中国区CEO博万尚作主题演讲

欧莱雅北亚区总裁及中国区CEO博万尚在会上以《大美泱泱,向美而升:全球视野下的品牌价值重塑》为主题进行主题演讲。他以国际品牌的视角,结合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区的实践,深入剖析了品牌价值塑造的核心逻辑。博万尚强调,在数字化时代,品牌价值的提升不再依赖单一的营销手段,而是需要构建“科技+文化+体验”的三维体系。他表示,支撑欧莱雅品牌价值的战略支柱为品牌力、创新力与生态力。“我们在中国拥有32个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每个品牌都拥有独特的品牌人设,精准契合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我们不仅仅提供美妆解决方案,更积极为中国消费者开启通往美与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这正是我们价值创造模式的核心所在。”博万尚说。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作主题演讲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以《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价值升维方法》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品牌价值升维的方法论。他认为,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品牌若想实现长效增长,必须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通过信任、体验、资产和运营的四维突破构建核心竞争力。

蒙牛集团新媒体业务负责人、对外传播部副总经理王猛作主题演讲

蒙牛集团新媒体业务负责人、对外传播部副总经理王猛结合蒙牛数字化转型实践与跨行业洞察,提出企业破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路径。王猛指出,当前企业普遍陷入“低效重复投入、边际收益递减”的困局,其本质是“零和博弈”思维主导下的资源错配。而破局关键则是从“流量争夺”到“价值创造”,通过技术驱动产品力重构,内容赋能品牌力升级,生态协同竞争力共生。

中国广告协会内容营销及广告代言委员会秘书长、吨吨健康集团传媒合伙人张志鹏作主题演讲

中国广告协会内容营销及广告代言委员会秘书长、吨吨健康集团传媒合伙人张志鹏则聚焦“做窄路宽、内容赋能”的新媒体时代增长思维议题,强调品牌需要建立长期的价值创造机制,而非沉迷于短期流量红利。 

团标发布 品牌化升级策略有据可依

据中国香妆协会数据,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零售总额在2024年攀升至10738亿元,国货市占率从52%升至55%。国货美妆出现珀莱雅、韩束等多个现象级品牌,品牌打造成为国货美妆构建竞争力的共识。但长期以来,行业数据的统计一直存在口径差异、碎片化、标准缺失等问题,导致企业决策依据不足、国际竞争力受限,制约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化妆品产业数据统计规范》团体标准及中国香妆品牌市场地位评估方法说明正式发布

基于此,中国香妆协会组织编写《中国化妆品产业数据统计规范》团体标准,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建立适配中国特色的统计框架以及构建全链条的治理体系,强化数据真实性与共享安全性。该团标旨在以标准化驱动行业协同,为中国从“化妆品消费大国”迈向“产业创新强国”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石。在支撑政府与产业主体的科学决策的同时,还将推动建立以长期信任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有能力为本土企业“出海”提供数据背书。

按照团体标准的数据统计规范,中国香妆协会完成了对中国美妆市场的品牌调研工作并在会上公布了美妆品牌TOP50的调研结果。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总零售规模为10738.22亿元,其中TOP50品牌总零售规模为233.76亿元。TOP50品牌占市场总零售额21.74%。欧莱雅、自然堂、福瑞达、谷雨等国内外品牌入选TOP50品牌、企业50强名单以及品类冠军等。

圆桌对话一:品牌价值重构与突围之路

当下,便捷的互联网渠道和高效流量算法为美妆行业带来增长机遇。然而,美妆品牌也面临着品牌价值被系统性稀释、利润空间遭挤压、算法推荐取代品牌心智等问题。中国化妆品品牌似乎陷入增长却不强大的陷阱,未来发展之路充满挑战。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品牌专委会专家、致力共通品牌咨询机构创始人乐剑峰,宝洁大中华区品牌传播总经理高培,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润百颜品牌总经理高文婷,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主席、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围绕“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展开圆桌对话。 与会嘉宾拆解了“品牌价值”的内涵并围绕溢价能力”“用户规模”“科学传播”“科技研发”等话题进行讨论。

高培认为,溢价能力和用户规模是品牌价值的结果与体现,而非原因。品牌价值源于消费者,建立与消费者的信任和信赖关系至关重要。他介绍,宝洁通过产品、包装、传播与沟通、零售体验、客户与消费者价值五个维度,全方位建设品牌,与用户建立长期信赖,从而获得品牌价值。在中国市场,五个维度需全部达到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意增长和品牌价值提升。

当下,科技在品牌传播中愈发重要,高培现场分享了宝洁的传播经验,他认为科学传播不能脱离品牌调性,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完整的科学传播链路应从消费者出发,运用创新技术和成分解决问题,同时考虑改善使用体验和感受,进行临床实证,并通过不同层级传递科学内容。

陈娟玲表示,自然堂集团的使命是将东方美学和尖端科技完美融合,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推广东方美学价值。自然堂品牌有六大品牌价值,致力于用天然成分打造高端品质,用尖端科技塑造产品,同时坚持不做动物实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文婷将品牌价值定义为技术可信度的货币化表现,分为技术硬实力、技术稳定性表现、技术创新和迭代三个层次。她表示,华熙生物历经四次产业革命,将透明质酸价格降低并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润百颜作为华熙生物的核心子品牌,集成母公司高科技价值资产,以独特的INFIHA生物专利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日常陪伴,体现科技信任与温度。

王永指出,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复杂,品牌价值动态变化,同等溢价能力下用户规模大的品牌价值更高,同等用户规模下溢价能力高的品牌价值更大。他给出提升品牌价值的“三化”策略。一是价值的刚需化,从满足需求到定义需求、发掘需求;二是品牌的资产化,将流量和用户变成品牌资产,建立客户心智;三是叙事的全球化,中国企业要有全球视野,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价值观,让产品走得更远更宽。

圆桌对话二:破局内卷,锻造核心竞争力

未来迹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刘颖,谷雨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林雨汀,上海橘宜化妆品有限公司总裁邢夏淳,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总监肖希冉,蒙牛集团新媒体业务负责人、对外传播部副总经理王猛齐聚一堂,提出“文化+科技+生态”三位一体的突围路径,为行业穿越周期提供破局范式。

林雨汀提出“文化基建”理论:以“二十四节气”为名,谷雨将甘草、光甘草定等中国传统植萃与现代科技结合,构建“中国功效+中国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

肖希冉则以“地壳防晒”为例,强调科学传播需“蹲下来对话”,通过“地壳一百问”等场景化内容,品牌从“喊话者”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者”,实现用户健康度与复购率双提升。

邢夏淳指出,中国美妆在原料、配方、包装等领域已达世界水平,但全球化运营仍存短板。他表示,全球化不仅是产品出海,更是组织能力与文化贴近性的系统输出。

王猛以乳业为例,强调“第一性原理”,牛奶的核心价值是提供蛋白质,化妆品则是提供美与健康,美妆行业需警惕过度营销,回归产品初心。他认为企业需构建开放生态,他提出“战略定力+生态协同+情感共鸣”品牌力模型,强调上下游产业链需共享资源、共担风险。

圆桌最后,嘉宾纷纷表示化妆品行业正处价值回归转折点,需以长期主义对抗机会主义,聚焦核心赛道形成壁垒;以用户洞察驱动创新,通过场景化内容建立情感连接;以透明文化激活个体价值,构建适应全球化的敏捷团队。

圆桌对话三:聚焦细分品类创新,掘金专精特新

上海语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恺澌,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峰,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良艳,青眼网络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李惠华,中国广告协会内容营销及广告代言委员会秘书长、吨吨健康集团传媒合伙人张志鹏从产业链不同环节切入,共同探讨中国香妆品牌下一个增长极。

李惠华认为,过去三年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等新成分风口催生数十亿级品牌,而医美全周期护理、便携装(如次抛精华)等新需求正重塑市场格局。“成分造富”与“技术壁垒”成为细分赛道突围的两大引擎。

林峰以东方美谷十年发展为例,揭示高科技企业标签的重要性。他预测,生物技术驱动的精准护肤赛道将在五年内诞生十亿级品牌:“这一赛道满足三大条件,未被充分满足的‘银发经济’需求、技术驱动的高壁垒、东方美谷产业链的赋能支持。”

张志鹏提出,“中年男性护理”细分赛道潜力大。他以发胶、造型泥等品类为例,强调“痛点再细分”策略:“宽度两厘米,深度两万米,男性护肤市场同样存在未被满足的精致需求。”

大会最后,东方美谷品牌孵化力模型的正式发布。该模型基于对东方美谷 172家企业深入研究,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东方美谷在品牌培育与孵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化妆品产业园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东方美谷美丽大健康产业共有规上企业565家,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61.7亿元,其中规上化妆品企业52家,完成产值145.3亿元。

本次大会通过深度思考品牌化转型路径,为中国香妆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贡献实践经验与行业智慧,开启中国香妆的全新进化之路。(记者 杨莹莹)

【纠错】 【责任编辑:纪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