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0月29日电 题:腾格里徒步:在沙漠中寻找治愈力
新华社记者马思嘉
近日,37岁的严聆嘉与她7岁的儿子在腾格里沙漠体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徒步之旅。在两天一夜的行程中,七组家庭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识别沙生植物、于千年古树下静思、参与星空颂钵音乐会,并体验了“盲行”等亲子互动项目,旨在借助自然之力深化亲子纽带,舒缓身心。
“这次体验让我和孩子都获益匪浅,感受到了沙漠独有的能量,内心也变得平静而喜悦。我们常来沙漠,但这次完全不同,非常难忘。”宁夏银川市的英语教师严聆嘉说。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三公里徒步后的“沙漠盲行”。在确保地形安全的前提下,所有家长蒙住双眼,由孩子牵引前行,全程保持静默。“当时已经很累,看不见前路确实有些不安,但孩子格外可靠。那一刻,我觉得他长大了,也让我体会到完全的信任。”她回忆说。
带队导师杨莉介绍,此次活动深度挖掘了沙漠的“疗愈”潜能,将生命教育、亲子沟通等内涵融入其中,比常规旅游或徒步活动更具深度。“传统旅游多为一次性消费,而融入疗愈概念后,复购率明显提升,不少外地消费者慕名而来,甚至有家庭每年都会回来体验。”
“沙漠本身就是极佳的疗愈空间。久居城市的人来到这里,视野与心胸会一同开阔;而沙生植物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生命力,更是生动的自然教育。”她说。
徒步途中,杨莉等导师会讲述花棒、梭梭等植物的顽强特性,结合中卫麦草方格治沙的实践,传递治沙人的坚韧精神。参与者也被鼓励拥抱千年榆树、静卧沙丘仰望星空,在自然中寻求内在平静。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内在需求,疗愈经济面临广阔前景。”《疗愈经济》作者、愈到集团董事长沈君指出。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了心理健康促进目标,包括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控制失眠与焦虑障碍患病率等增长趋势。
在此背景下,疗愈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服务门类日益细分。文旅、美容、酒店等行业纷纷引入疗愈元素,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据沈君观察,不少文旅单位与住宿机构正积极寻求合作,希望通过“疗愈+”实现差异化转型。
作为中国沙漠治理与利用的典范地区,宁夏持续拓展腾格里沙漠的疗愈功能,推动沙漠旅游从观光娱乐向深度体验升级。
位于中卫的沙漠星星酒店虽价格不菲,却常年紧俏。除实现“躺在床上数星星”的浪漫构想外,酒店还提供沙疗、颂钵等疗愈服务。夜幕降临,住客可随星空导师步入观星谷,于银河之下辨识星座,在宇宙的浩瀚中重新理解自我与生命。
“城市中很难再看到银河,而沙漠星空的壮美往往能直击心灵,带来深刻的释放与治愈。”星空导师冯薇说。
此外,当孩子们随导师探索沙漠生态时,家长可在沙疗区选择不同温度或材质的沙坑,躺卧于暖沙之上,在精油香氛与颂钵声中彻底放松。“每当我感到压力,只需要在沙漠中静静躺一会儿,就能重获平静与力量。”毗邻的Tengol沙漠度假酒店创始人陈祖品表示,“沙漠的疗愈价值,值得被更深入地看见与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