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农机装备等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由教育部发起的“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正推进实施,这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
为使职业教育课堂紧跟产业一线最新技术,“培养计划”首批数字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教材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凝聚大国工匠、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智慧,融入最新技术标准、产品资源和生产场景,共覆盖28个专业,将惠及1100余所职业院校、150余万学生。
首批出版的数字教材包括《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智能车间集成与应用》《大飞机数智化装配》《轨道车辆整车调试技术》《仓颉编程技术与应用》《智慧农场管理与运维》《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7个品种,目前已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免费供广大读者阅读体验。
创新编写理念,形成教材开发新模式
教材编写团队由头部企业、高水平学校、行业组织负责人共同担任组长,汇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全面推动“培养计划”的实施;由企业技术能手、学校专业带头人、行业权威专家担任“三主编”,牵头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作者队伍,深入教学与培训微观领域,深化产教融合,融入企业“四新”,确保教材具备扎实的岗位实践基础和深厚的企业基因。
产教深度融合,开辟教材编写新路径
教材内容聚焦“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以“岗位做什么,教材学什么”为思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按照“产业链岗位分析—能力图谱构建—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路径,将500余项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规范和生产工艺流程脱密转化为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同步,形成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实践样板。
注重技术赋能,塑造教材建设新形态
教材优选具有多模态、交互式和智能化特点的优质数字资源,在界面交互性、受众易学性、信息丰富性方面取得突破,体现数字教材在直观呈现抽象原理、复杂结构以及模拟危险环境等教学场景中的独特优势。
通过搭建虚拟生产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解决传统实训中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到、做不实的难题。
同时,教材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配套开发智能体及智能实训平台,赋能个性化学习与教学决策。
推广建设成果,探索教材应用新场景
数字教材凭借其便捷性、灵活性,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互联网终端随时访问并学习。
以数字教材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支持车间、工坊、实验室等企业与实习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推动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